2016-11-01 善达网
来源:http://www.shanda960.com/shandaguan/article/9154
提要
14年来,襄阳当地一家名为“绿色汉江”的民间公益环保组织一直在为汉江襄阳段的保护而奔走呼号,以持续不断的行动守望着自己的母亲河。
文/刘长春
十月的襄阳秋意正浓,寒气袭人。跟随“迈向生态文明 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考察组,笔者来到了这座已建立2800余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迈向生态文明 向环保先锋致敬”是由一汽-大众出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承办的环保领域的新的资助计划。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依靠汉江的滋养,发展成为汉江中游的一座大城市,拥有580余万人口。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在襄阳境内全长195公里,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是襄阳市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然而近年来,这条曾以清澈著称的“母亲河”却饱受污染之苦,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让它不堪重负。14年来,襄阳当地一家名为“绿色汉江”的民间公益环保组织一直在为汉江襄阳段的保护而奔走呼号,以持续不断的行动守望着自己的母亲河。
“环保奶奶”
“绿色汉江”的办公地点坐落在襄阳市内一个老旧的小院内。一间狭长而局促的办公室,一个堆满了各种资料的储物间,构成了这个组织的固定资产。这样的“寒酸”与它在全国环保领域的名气并不匹配。
运建立说,对于政府部门,他们只“帮忙不添乱”。“绿色汉江”所做的工作,是希望通过监督、宣传和政策倡导,真正实现保护母亲河的目的。成立至今,“绿色汉江”先后深入到汉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污染源头调查791场次,行程9万多公里,发现并推动解决了许多环境问题。
门牌也可印证这种寒酸——“襄樊”的旧称保留至今,并未与时俱进。“绿色汉江”的负责人运建立说,换块牌子要好多钱嘞,她可舍不得。
运建立是“绿色汉江”的创始人,也是这个组织最耀眼的名片。她曾担任襄阳市政协常委,在2000年的一次调查中,汉江支流滚河的污染状况让她触目惊心。她觉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没人去管,不仅会对当地人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没法向子孙后代交代”。从那时起,她开始走上对汉江的保护之路。
2002年,运建立正式发起成立襄阳市环保协会(别名“绿色汉江”)。作为湖北省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14年来,“绿色汉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拥有180名会员及3万多名志愿者。
运建立无疑是这一切的创造者和见证者。面对考察组的成员,她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绿色汉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她讲话语速快、热情饱满,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已经72岁高龄的老人。更令人叹服的是她的记忆力——对各种数据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如果不是对“绿色汉江”这个组织怀有深厚的感情,不是对保护汉江的环保事业抱有执着的信念,这些绝难做到。
运建立介绍“绿色汉江”自编的“环保拍手歌”
汉江襄阳段的污染是跨地区、跨流域的,因而污染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必须是跨界联动的。2004年,“绿色汉江”发现了汉江支流唐白河的污染问题。唐白河上游的污染源位于河南省内,运建立带领志愿者进入到当地村子里,决心弄清污染的根源。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他们发现当地的小造纸厂是罪魁祸首——大量造纸废水不经处理排入唐白河,让唐白河变成了一河黑水。运建立不仅将问题反映给了当地的环保部门,更将他们收集到的翔实的资料及自己的思考建议都写进了报告,寄给有关省市的领导,呼吁进行跨界治理。
被爆了“黑料”后,河南当地政府部门起初并不买账。但在无可辩驳的事实以及各方压力下,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在“绿色汉江”的努力推动下,上下游两地政府部门协同合作,使唐白河的水质逐渐得到了改善。
“绿色汉江”采集污水水样
在谈话过程中,运建立不时将自己的右耳朝向交谈对象。原来,她的左耳已经丧失了听力。据“绿色汉江”的秘书长叶福宜介绍,看似健朗的运建立实际上被各种疾病缠身,很多病是在多年带队调查及在各地奔波的过程中落下的。去年运建立还做了一个大手术,但还未康复,她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办公室,“躺在沙发上指挥工作”。
十几年的奔波,运建立病痛满身,也荣誉满身——“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感动襄阳十大人物”……不胜枚举,“环保奶奶”的称号更是广为人知。但运建立反复强调,她不希望自己的名气大过“绿色汉江”的名气,而更希望人们更多关注和支持她的组织以及他们所从事的环保工作。
门牌也可印证这种寒酸——“襄樊”的旧称保留至今,并未与时俱进。“绿色汉江”的负责人运建立说,换块牌子要好多钱嘞,她可舍不得。
运建立是“绿色汉江”的创始人,也是这个组织最耀眼的名片。她曾担任襄阳市政协常委,在2000年的一次调查中,汉江支流滚河的污染状况让她触目惊心。她觉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没人去管,不仅会对当地人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没法向子孙后代交代”。从那时起,她开始走上对汉江的保护之路。
2002年,运建立正式发起成立襄阳市环保协会(别名“绿色汉江”)。作为湖北省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14年来,“绿色汉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拥有180名会员及3万多名志愿者。
运建立无疑是这一切的创造者和见证者。面对考察组的成员,她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绿色汉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她讲话语速快、热情饱满,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已经72岁高龄的老人。更令人叹服的是她的记忆力——对各种数据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如果不是对“绿色汉江”这个组织怀有深厚的感情,不是对保护汉江的环保事业抱有执着的信念,这些绝难做到。
运建立介绍“绿色汉江”自编的“环保拍手歌”
汉江襄阳段的污染是跨地区、跨流域的,因而污染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必须是跨界联动的。2004年,“绿色汉江”发现了汉江支流唐白河的污染问题。唐白河上游的污染源位于河南省内,运建立带领志愿者进入到当地村子里,决心弄清污染的根源。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他们发现当地的小造纸厂是罪魁祸首——大量造纸废水不经处理排入唐白河,让唐白河变成了一河黑水。运建立不仅将问题反映给了当地的环保部门,更将他们收集到的翔实的资料及自己的思考建议都写进了报告,寄给有关省市的领导,呼吁进行跨界治理。
被爆了“黑料”后,河南当地政府部门起初并不买账。但在无可辩驳的事实以及各方压力下,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在“绿色汉江”的努力推动下,上下游两地政府部门协同合作,使唐白河的水质逐渐得到了改善。
“绿色汉江”采集污水水样
运建立说,对于政府部门,他们只“帮忙不添乱”。“绿色汉江”所做的工作,是希望通过监督、宣传和政策倡导,真正实现保护母亲河的目的。成立至今,“绿色汉江”先后深入到汉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污染源头调查791场次,行程9万多公里,发现并推动解决了许多环境问题。
在谈话过程中,运建立不时将自己的右耳朝向交谈对象。原来,她的左耳已经丧失了听力。据“绿色汉江”的秘书长叶福宜介绍,看似健朗的运建立实际上被各种疾病缠身,很多病是在多年带队调查及在各地奔波的过程中落下的。去年运建立还做了一个大手术,但还未康复,她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办公室,“躺在沙发上指挥工作”。
十几年的奔波,运建立病痛满身,也荣誉满身——“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感动襄阳十大人物”……不胜枚举,“环保奶奶”的称号更是广为人知。但运建立反复强调,她不希望自己的名气大过“绿色汉江”的名气,而更希望人们更多关注和支持她的组织以及他们所从事的环保工作。
运建立打算再过三年“退休”。她自然难以放下这份工作,但让她感到放心的是,“绿色汉江”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其中也不乏各个领域的精英。
环保小分队
王晖是“绿色汉江”的资深志愿者。作为襄阳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充当了“绿色汉江”的“眼线”。
2015年春,王晖在一次因公外出时发现,汉江边一处原本废置的工厂内有异样的动静。记者的本能驱使他去看个究竟——原来是有人在用硫酸洗白鹅卵石。襄阳当地的鹅卵石可用于建筑装饰,于是一些人为了利益,将原本黑色的鹅卵石用硫酸洗白,之后高价卖到国外,而硫酸则被直接排入了汉江!
王晖感觉到震惊和愤怒,但并未打草惊蛇,而是将情况反映给了“绿色汉江”组织。之后连续几天,他在附件蹲守调查,不仅获取了偷排硫酸的确凿证据,还摸清了偷排者的身份底细。
证据在握后,“绿色汉江”果断出手。他们将掌握的情况和证据反映给当地的环保部门,立即引起了重视。环保部门不仅对这起事件的违法者进行了查处,还以此事为契机,对沿岸的污水排放口就进行了一次大清查。“绿色汉江”又一次成功保卫了母亲河。
王晖,“绿色汉江”资深志愿者,现为“绿色汉江”会员。
王晖说,他做“绿色汉江”的志愿者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成为会员只是近两年的事,因为协会对会员的要求很高。这也印证了运建立的说法——“绿色汉江”的会员是襄阳各条战线上的精英。据了解,“绿色汉江”目前拥有个体会员180名,会费为每人每年10块钱。
“这笔钱很少,但能够成为会员,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荣誉。”运建立语带自豪地说。“绿色汉江”在当地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如今,“绿色汉江”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流程,那就是由志愿者和“线人”提供情报,之后六支环保小分队进行调查取证,最后向政府部门或媒体举报,推动污染问题的解决。
但是监督举报绝不是“绿色汉江”工作的全部,单靠监督举报也不可能真正解决污染问题。毋庸讳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短时间内会成为一组矛盾。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真正转变企业的发展理念,都是环保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绿色汉江”很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它们与排污的企业之间,并非是尖锐对立的关系。有些企业因污染被关停后,“绿色汉江”会帮助其选择新的厂址;而更多时候,“绿色汉江”在努力通过宣传、劝导改变企业负责人的观念,让其意识到绿色发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襄阳一家生产半导体的企业曾因为偷排污水成为“绿色汉江”的举报对象。该企业负责人表示,2010年,他们在“绿色汉江”的“反复逼迫”下,花费820余万元购置了一套污水处理设备,当时着实感到心疼。
但令这家企业意外的是,花巨资处理污水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源自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对其所购买产品的生产链有较高要求,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正是凭借在污水处理这一环节的优异表现,这家半导体企业获得了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巨头的青睐,从而获得订单。这样的青睐,在国内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无疑显得弥足珍贵。
这家尝到了环保红利的企业,如今成了“绿色汉江”的支持者。“我们是从被监督者变成了参与者。”企业负责人如此说道。
“绿色汉江”的工作富有成效,但他们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明白,保护母亲河绝非是关停或说服几家企业就可做到,它需要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积极的行动参与。因而“绿色汉江”把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也作为自身一项重要的工作。迄今为止,“绿色汉江”已经举办了818场次环境教育宣传,向45万多人面对面进行了宣讲和图片展出。
“绿色汉江”进行环境教育宣传
但这还远远不够。“襄阳市有500多万人呢!”运建立认为,“绿色汉江”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调水后,汉江下泄水量减少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这让“绿色汉江”更加感受到保护汉江饮水源迫在眉睫。未来,它们将在污染源监督排查、公众环境宣传教育以及政策倡导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绿色汉江”相信,只有各方协同合作,只有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实现对母亲河的持续保护。“做保护汉江的守望者”——这是“绿色汉江”的使命,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考察组和“绿色汉江”工作人员合影
善达网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办公电话:0710-3455166
会长邮箱:3123369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