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生态环境短板从中央环保督察入手
作者 周宏春
环保督察成为当下的热点,核心是要解决“中央政策落地”问题。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首次提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议题,规定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对省区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督察工作,而且要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本文从环保督察的意义、实践途径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大家交流。)
环保督查成为当下的热点,核心是要解决”中央政策落地”问题.督察方案首次提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一、 环保督察的核心是提高地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的能力
补生态环境短板,必须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付诸实施,必须将天蓝地绿水清生态文明目标变成现实。
(1) 生态良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之一,天蓝地绿水清是生态文明的标志;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与生态良好的预期相去甚远,补生态环境“短板”任务艰巨。
(2) 环保督察,关键在于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地方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是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核心制度,归根到底是加快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大实践。
二、 中央环保督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设计
(1) 环保督察制度已有实践基础。
(2) 环保督察坚持问题导向,且行之有据。
(3) 动了真格的环保问责,可以为生态文明制度落实提供示范。
三、 形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还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1) 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转变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观念。
(2) 不断完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实现制度实施的常态化。
(3) 形成制度“组合拳”,加大督察制度的实施力度。
(4)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的公共治理能力。
迎接天蓝地绿水清的环保新常态,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的共同行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环境保护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全社会的每个主体既是环境污染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
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提高政府环境决策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法制化水平,保障公众享有基本环境服务。
(5)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作用,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让每一个人成为污染排放监督者,让所有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灰霾的局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转变那些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制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鼓励办法,让每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引导公众和社会团体有序参与环境事务。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比如少开车,少放一些烟花、节约用水、用电、重复利用购物袋,做好垃圾分类等小事,形成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通过环保监督,可以将中央建设落实到基层。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才会早日来到,“两个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摘至绿叶杂志 2016年第08期总216期
办公电话:0710-3455166
会长邮箱:3123369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