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至27日,爱德基金会/EED“饮用水安全:危机与应对”研讨会在宁召开。来自全国八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包括:来自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学专家与环境治理研究人员;来自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绿色汉江等民间环保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自各地区爱德项目办和民促会合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回顾此次会议,可谓是时间紧凑,内容充实,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了全国各地的的朋友们。短短一天半时间,授课,交流,总结,谋划,与会代表为未来的进一步合作也达成了共识。
一、了解爱得。爱德基金会成立于一九八五年四月,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工作。25年间,爱德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惠及31个省、市区1亿多人口。
长期外籍教师项目
自1985年, 爱德基金会已先后聘请了1000多名海外志愿者来华担任长期外籍教师,这些教师主要在国内欠发达地区的院校担任英、日语教师。目前,爱德长期外籍教师任教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广西和甘肃等七个省、区。
医疗卫生项目
在贫困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现象仍普遍存在,公告卫生体系不完善。所以爱德一直致力于帮助建立和改善贫困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条件,帮助人们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环境保护项目
爱德基金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环境等重大环境问题,注意把环境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为贫困农牧民提供太阳灶,支持农村建设沼气池,为无电农牧民提供光伏电源系统设备积极支持有机农业,推广有机产品,开展相关培训;
社区发展项目
爱德社区发展项目鼓励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开展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发展项目,内容包括山坡改梯田、打井、集雨灌溉、饲养牲畜果树种植等等。爱德农村发展工作通过参与式扶贫开发、可持续性农业生产等等,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会议进程
会上,南京大学张玉林教授和河海大学陈阿江教授的精彩讲座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出水危机现状的高度关注与担忧。张玉林教授1992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后调入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 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的农村与农民问题,关注领域为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态。授课题目是《中国的环境战争与水危机》。陈阿江教授,任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移民研究、社会评价等领域的研究。授课题目是《水危机对农村社区的影响》。
1、爱德饮水项目办经验介绍。(爱德有多年饮水项目的经验,很值得我们绿色汉江学习借鉴,利于以后协会开展同类的项目。)
25年来,爱德所做的饮水项目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十多个省份,估计超过200处,大部分的人饮工程都在西部地区,包括资源性缺水比较典型的西北和工程性缺水比较典型的西南。
在内蒙、宁夏、甘肃等严重缺水地区,一种方法是投资建设水窖,在场院和路面等开阔地铺塑料布,将雨水收集到水窖中,沉淀以后煮沸饮用。第二种就是打几十甚至百米以上深井,是地层中储存的地下水,水质好。还有一种大口井,基本靠的也是雨水,用围挡墙体或栅栏防止风沙填没,水质基本只能用于灌溉。
在西南项目区比较普遍的是喀斯特地貌区,没有实施饮水项目之前,人们遇到的困难主要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是降水直接渗入地下,地表存水困难;有的是矿区,还有含汞量高的地区,重金属或含氟量超标;有的是地表水受到农业和生活污染。普遍的情况是取水点遥远难行,很多村民靠自接附近山坡上的细小渗出水流生活,实在没有办法的地方甚至在冬季饮用稻田里的存水,废弃的煤矿洞里的渗水,以及肉眼可见寄生虫和微生物的池塘水。用水是洗菜、洗脸、洗碗、喂猪等一道道利用。饮水项目取用的水源类型因地制宜比较多样,包括雨水、岩洞地下河、井水、山泉水、河水等,地下地上都有。爱德基金投资建设的工程包括建蓄水池,溶洞井,小型水坝,打井等。水质检验都是在确定水源点时做一次。通常水样都要送到州一级的城市才能全面检验。
在河南、苏北等地区,别是淮河沿岸,问题主要是地表水污染,所以大部分是打井解决。
2、合作伙伴的选择。
爱德的合作伙伴来源很丰富,一般都是在早期做扶贫项目的时候参与合作过的扶贫办等部门。在西南和西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原来都在政协设立有“智力支边扶贫办”这样的办公室,是爱得的首选。而且爱德是教会发起的民间机构,所以政协和统战部在协调上也比较对口。往往会先通过政协、统战等部门接触地方政府,然后开展项目。因为在每个项目的前期调查中都需要向多方面了解情况收集信息,而且多数是农村发展项目,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多,包括农林水、劳动教育、能源卫生、民政民宗或妇联残联等各个方面,所以接触到的人和部门很多,最后会选择协调能力和理念认同最强的一方作为合作伙伴。在规模比较大的综合发展项目点,则需要统筹成立项目小组,所以各个地方都不一样。这是经过20多年的项目建设慢慢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
3、项目实施。
以广西凌云县岩麻屯饮水工程为例,爱德项目办主任及工作人员亲自组织拟出实施方案,协调对工程量进行预算,会同有关部门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进行设计,并分别下到项目实施的屯组织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等,到屯召开群众大会2次,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在项目施工前,爱德办领导及乡技术员一起参与整个工程的设计,同时组织群众参加由乡水保站和县爱德办组织的培训班,作有关饮水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方面的知识授课。在工程施工阶段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群众纠纷等,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工。饮水工程建成后,村委会首先成立了管水协会,管水协会由村民选出的五位骨干群众组成,负责饮水工程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负责组织群众每年一次的集中维护;负责征收水费作为维修基金;负责协调由于饮水问题出现的群众纠纷等工作。
三、绿色汉江介绍情况。(此处略)
办公电话:0710-3455166
会长邮箱:312336934@qq.com